新闻中心

“儿童食品”野蛮生长让孩子吃得安全营养考验监管也考验家长

  儿童酱油、儿童面条、儿童水饺……近年来,市面上各种儿童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同款品牌只要沾上“儿童”两个字,价格就要比普通商品贵出一大截,有些甚至要贵好几倍。 但也有家长心生犹疑,花高价买的儿童食品,真的更贴合自家孩子的成长需求吗?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让孩子吃得安全、吃得营养,成了很多家长的共同心声。瞅准家长的这种心理,商家推出了“儿童食品”,得到了家长普遍青睐。町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2儿童饮食业研究报告》显示,84.8%的家长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一打上“儿童”标签,立即身价倍增而且不愁销路,推动“儿童食品”种类慢慢的变多、市场越来越大。

  “儿童食品”如果真的更适宜儿童,更好呵护孩子们茁壮成长,当然是好事。但多位业内有经验的人指出,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和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

  不仅如此,很多所谓的“儿童食品”,成分与一般食品并无不同,甚至有可能有害儿童健康,如一些“儿童牛奶”为调制乳,当中含有过多的代糖、香精、色素等,会干扰孩子的味觉神经发育;有些“儿童牛排”竟然含有反式脂肪酸;还有些“儿童版”食品的钠含量竟然比普通版的要高……

  “儿童食品”的问题由来已久,但一直没得到一定效果解决。很多家长一方面热衷于给孩子挑“儿童食品”,另一方面又普遍觉得不放心,内心十分纠结。破解“儿童食品”的野蛮生长,需要双管齐下。

  事关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需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儿童食品”设置相应的食品标准,提高准入门槛。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国内首个关于“儿童零食”的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从原料、感官、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儿童零食进行了规范,填补了国内儿童零食标准的空白,但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对商家的约束作用比较有限。

  “儿童食品”国标缺失,给了企业很大的自由空间,造成了“儿童食品”成为很多公司实现产品差异化、追求高毛利的手段。鱼龙混杂,乱象纷纷,一些家长无奈之下,只好千方百计找代购去买国外的“儿童食品”。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必须在“儿童食品”管理上下工夫。国家要尽快出台“儿童食品”方面的标准,可以参照国际标准,同时结合中国儿童的体质去制定。建立“儿童食品”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严把生产关,提升产品质量,尤其是针对儿童设计的一些垃圾食品,应该直接取缔。

  作为消费者的家长,也要擦亮眼睛,不能只挑“贵”的,更要选“对”的。换言之,家长需要加强营养知识的学习,在孩子饮食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和搭配,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儿童食品”。

  处于身体发育的旺盛期的儿童,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当然要有别于成人。“儿童食品”本身不应该是一个噱头,但让儿童食品名副其实,任重而道远。

 
地址: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春华路    服务电话:0872-2335866
传真:0872-2335808    邮箱:/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app下载版权所有©2018-2023
滇公网安备53290102000372号 滇ICP备12002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