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app下载

从中国穷娃娃搭美国大兵顺风车来开一个抗战故事会


来源: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09 16:07:14
  • 产品类型:

    兰姆伽养成天下第一军——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新抗战系列之九十四)(1/7) 1942

详细介绍

  兰姆伽养成天下第一军——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新抗战系列之九十四)(1/7)

  1942年的第一次缅甸会战因为英国人的暗算而失败,10万中国远征军只有4万多人成功突围,牺牲了5万多人之巨。从各方面考虑,中美都希望可以反攻缅甸,打通从印度经过缅甸到中国云南的物资运输线个师武器装备的承诺。于是,第二次缅甸会战由此开始。

  先简单说说第一次缅甸会战的经过。缅甸原本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从1824开始花费60年时间,经过3次大规模战争,终于吞并了缅甸。随后的50多年时间,英国殖民者在缅甸横征暴敛,大肆压榨缅甸,对于缅甸人民的反抗一律血腥。到了1941年日本入侵缅甸之前,缅甸全国从农民到高级知识分子,人人都对英国人恨之入骨。全国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工人起义和知识分子。

  缅甸民族主义者德钦昂山(昂山素季的父亲,缅甸独立之父)等人还同日本人合作,试图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德钦昂山不但提供情报,还组织了伪军“缅甸独立军”,直接协同日军作战。而日本早在五十年之前就有南进入侵东南亚的计划,派出大量间谍和专家研究缅甸社会的一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入侵缅甸之前,日本利用轴心国成员泰国的领土,完成了主力部队在泰缅边境的集结,2个师团4万人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发动进攻。相比日本人的完善准备,在缅甸的英国殖民者却极为荒唐。

  在珍珠港事变之前,英国统治者狂妄的认为日本根本不敢和大英帝国作对,所以并没有一点的军事准备,在缅甸没什么军事力量,仅有3万多殖民地军队。

  珍珠港事变之后,英国慌忙从印度和澳大利亚调来几支部队救急,将兵力增加到5万人,但仍嚣张的认为日军不堪一击。在英国人看来,日军是所谓世界三流的侏儒军团,拿步枪的猴子,根本不是现代军队,没办法和英军作战。英军没有有效部署部队应战,连仰光附近的防御工事也没有建设。

  事实和英国人的估计正好相反。日军很快越过泰缅边境发动猛攻。缅甸的英国殖民地军队根本不是对手,一触即溃。英军第1、17、36师、第63旅、第7装甲旅被日军打的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在锡当河,日军第55师团仅仅几百人占领了大桥,切断英军一个步兵旅的退路,双方兵力相差数倍,英军却根本不敢攻击日军抢夺大桥,反而靠扔掉所有武器装备,游泳过河逃生。

  在仁安羌,英军包括装甲部队在内的7000多人,竟然被日军一个没有重武器的大队1000多人切断后路并包围起来,创造二战历史上的大笑线团区区一个团的救援,这才保证英军7000人没有投降,成功突围。

  实战中,日军拥有非常良好的武器,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高昂的斗志,任何一个方面都远强于英国殖民地军队。武士道精神十足的日军,甚至身背炸药包以自杀性攻击,打得所谓北非之鼠英军第7装甲旅慌不择路的逃窜。

  英国缅甸殖民地军队有不错的武器和充足的补给,可惜官兵士气低落,貌合神离,内部极不稳定。

  随着英军在作战中溃不成军,英国驻缅甸总督才开始考虑,借助国军帮助英军撤退。

  不过,英国人对国军有所顾虑。历史上,中国和缅甸关系比较密切,在元代中国还曾经直接统治过缅甸。明代清代,缅甸王朝都向中国臣服,自称为中国的藩属国。1886年大英帝国吃掉缅甸的时候,中国清朝政府命驻英公使曾纪泽表示过抗议。

  目前中缅还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执,中缅国境迟迟没有划定,英国甚至强行永久租借了中国的南坎。

  英国人自知在缅甸众叛亲离,恐怕战后很难站住脚了。此时如果中国势力进入缅甸,在战后又呆着不走,英国人是很难依靠外交或者武力将其驱逐呆。

  最低程度,中国人借机要求收复南坎,重新划分争议国境,英国人也是没有很好的方法的。

  明知道缅甸境内英军已经毫无战斗力,英国人还是一直拖到仰光失陷后,才被迫邀请国军入境作战。

  日军在缅甸站住了脚,并且切断了仰光到中国云南的运输线师团在内的两个师团,总兵力锐增到10万。就缅甸实力对比来说,日军的兵力和战斗力相对中国远征军有很大的优势,已经胜了八成。

  更可怕的是,日军和伪军缅甸独立军开入仰光时,受到缅甸人的热烈欢迎。相反,英国殖民地军队此刻在缅甸如过街老鼠。英国白人士兵和官员一旦在缅甸落单,往往就被愤怒的缅甸人群殴杀死。单单就缅甸的民意来说,英国已经必败无疑。

  面对不利的形势,蒋介石认为缅甸南部实际已经失陷,计划中中国需要保护的外援运输线也断了,出兵也就没有了目标。

  日军在缅甸能够正常的使用的部队至少有10万人,装备大量重武器,以中国远征军区区10万破烂装备的部队,肯定是对付不了的。

  蒋介石希望国军不要深入缅甸腹地,而是固守曼德勒为核心的缅甸北部为好,同时开辟从印度经过缅北然后到中国的空中和陆地线路,获取急需的物资。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计划。按照这一个计划来操作,国军在第一次缅甸会战中就不会失败。

  美国在缅甸的最高军官史迪威(中国战区总参谋长,总司令为蒋介石)其实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和教官,也有一定的战略眼光。遗憾的是,他根本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人。到缅甸之前,史迪威从没有指挥过部队参加过一场稍大规模的实战。

  英国在缅甸最高将领亚历山大将军),则是另外一种想法。这个指挥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国佬见识过濒于溃散的英军是怎样。他很清楚,此时缅甸的英国殖民地军队和敦刻尔克撤退之前的英军没有过大区别,甚至更差。缅甸的英军已经无战斗力,以较小伤亡逃到印度尚且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反攻收复整个缅甸。狡猾的亚历山大试图利用国军殿后,以保证自身的部队顺利撤退入印度,所以也表示支持这个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国军就要以薄弱兵力,深入面积广大的缅甸中部南部腹地作战。于是,国军后方,也就是缅北地区,不可避免的出现极大的兵力空虚,这在军事作战中是极为危险的。无论一线作战的国军实力有多强,一旦空虚的后方被日军包抄,整个中国远征军就非常有可能全军。

  于是,国军接连打了同古战役,斯瓦河战役,仁安羌战役等等,全部都重创了日军。

  只是,国军一连串的胜利,丝毫不能改变缅甸危险的局势。侧翼的英军根本无心恋战,他们的目的仅仅是顺利撤到印度。英国人卑鄙的用种种手段和瞎话欺骗美国将领史迪威,让史迪威指挥国军出兵为英国人殿后,英军自己则借机跑的无影无踪。

  国军在缅甸只有10万兵力,而缅甸面积很大,仅仅从东到西就有1000公里。史迪威为了替西线英国人殿后,不顾中国一线军军长杜聿明等人的强烈反对,将空虚的东路国军主力抽调出来,弥补西路英国逃跑留下的缺口。

  这边日本人已经在歼灭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英军。此时英军早已一塌糊涂,仅仅新加坡被俘英军就有8万多人,马来西亚被俘英军又有5万人,东南亚的英军几乎全军覆没。

  占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以后,日军立即将2个主力师团和数百架飞机全部调到缅甸,兵力锐增到10万人。

  日本人在缅甸有很多间谍,他们很快发现了国军东路的兵力空虚以及西路英军已经溃退,自然,这是一个极好的战机。于是,日本人集中重兵,从缅甸东路西路突进,长距离包抄国军后路,试图将缅甸境内国军全部歼灭。

  一时间,国军东路重要据点连接失陷,情况危急万分。在这种生死关头,史迪威仍然没有清醒了解局势,甚至命令已经增援东路的国军200师立即西返,继续帮助英国人殿后。

  日军很快从东路西路高速突破,在东面攻陷重镇腊戌,然后向西疾进占领密支那,切断了国军向北撤退回国的路线。

  而此时的英国人,早已放弃缅甸,全军向西逃往印度。国军在无可奈何之下,分散撤退,约二分之一部队辗转撤退回国,还有二分之一部队走投无路,被迫向西撤退到印度。

  孙立人的新38师走了经过卡萨到印度的捷径,没有经过野人山,伤亡较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有3000多人活着出来。

  而杜聿明的第5军军部、廖耀湘的新22师则走过了可怕的野人山,在雨季穿越死亡之地胡康河谷,全军伤亡接近一半,仅有5000人活着出来,连杜聿明自己也险些死在野人山(胡康河谷)的大洛盆地。

  英国佬利用中国人,成功的将它剩余的3万多人撤退到印度,仅仅付出了数千人于撤退途中死亡的代价。

  中国远征军有10万人进入缅甸,战后仅剩4万多人,伤亡高达5万多人。更惨的是,中国远征军的战斗伤亡只有近2万人,有3万多人是死于撤退的路上,根本不是死于战斗中。

  由于英国人的出卖和史迪威的荒唐,中国官兵付出了血的代价,数万英灵永远留在了缅甸。

  加入同盟国以后,美国表示中国可以分享租借法案的物资。蒋介石要求美军提供100个师的武器装备和补给,以及一支强大的空军,然后由中国人自己负责发动对日本的反攻。

  罗斯福开始表示能够给大家提供30个轻装步兵师的装备,后来陆续讨价还价到90个师。

  对此,蒋介石表示可接受。美军师显然强于日军,在同等数量下,美军师的火力比日军部队是要强一大截的。

  美军一个师约为1万5000人,90个师也就是170多万人,而侵华日军总数不过120多万人。看起来,光是靠这些美式国军部队,就可以对付侵华日军了。

  此外,目前国军总兵力为400万,如其中一半换装为美式部队,另外一半则能够获得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战斗力也会有很大提高。

  兰姆伽养成天下第一军——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新抗战系列之九十四)(3/7)

  对于反攻缅甸最积极的可谓美国将军史迪威。在第一次缅甸会战刚刚失败的1942年5月初,史迪威就赶赴重庆面见蒋介石,说明了他试图反攻缅甸,打通和中国交通线的计划。

  史迪威是一个标准的美国斗士,拥有旺盛的热情和好斗的天性,而且做事非常积极,从不像英国人那样死气沉沉,墨守成规。

  史迪威认为单方面从云南或者印度反攻缅甸,因地形原因都很难成功,希望国军分别在印度和云南集结远征军,然后从两线发动反攻,预计使用总兵力至少20万到30万。

  蒋介石对这个计划没有反对,表示给予支持,但强调缅甸日军兵力雄厚,单靠中国薄弱的力量肯定不行,必须英国人一同反攻,同时希望美军至少出动2到3个师一同作战。

  5月25日,史迪威向陆军部提交反攻计划,要求给予物资援助和至少3个美军师的部队协同参战。

  对于史迪威的主张,参谋长马歇尔和总统罗斯福都表示:同意提供大量军事物资,但拒绝提供美国正规军参战,目前美军的所有力量,都要用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

  6月4日,史迪威又去面见蒋介石,传达了美国军方的意见以及自己关于反攻缅甸的详细计划。

  (1)三个美国师应于八九月间到达印度,与中国军队合作,恢复通过缅甸的交通线)从八月开始,中国战区的空军应有500架飞机连续在前线作战,并应有必要的补充来维持其实力,不得中断。

  中国战区的日本空军力量超过500架,如果我方没有500架飞机,如何能确保制空权?

  至于物资援助上,每月5000吨在欧洲和太平洋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根据统计,美军在太平洋群岛的进攻激战中,一个步兵师单日最高物资消耗就高达5200吨。现在每个月提供给400万国军5000吨,实在是最基本的基本,少到不能再少了。

  在等待美国政府批准的时候,7月19日,史迪威已经制定了反攻缅甸的总体方案,即南北夹击,两栖作战收复缅甸,代号“安纳吉姆”的作战计划:

  第三,盟国提供3至4艘战列舰和6至8艘航空母舰,控制制空权和中国海及爪哇海的制海权,并进攻缅甸南部附近的安达曼群岛以掩护部队登陆仰光。

  在史迪威看来,如此兵力击溃缅甸日军自然是非常有把握的。况且盟军从三个方向进攻,日军也难以招架,很快就可以占领缅甸全境。

  蒋介石一再强调英美军队必须参与反攻,不然光靠中国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实现这种计划,更别说目前中国大陆地区还受到百万日军的强大压力,自顾不暇。

  史迪威却很有信心,他认为如果中国和美国出动部队反攻,英国人是不可能任由自己的殖民地被别国军队占领,只能无可奈何的参战。

  7月27日,信心爆满的史迪威将计划交给美国总统特使劳克林·柯里,请他转交美国总统和联合参谋委员会。

  8月,美国方面将商讨的结论回复给史迪威。史迪威忙不迭的拆开电报,却一下子落入冰谷。

  美国军方认为,目前美国必须第一先考虑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不可能调动主力到缅甸参战,哪怕1到2个师也不可能,顶多提供少量特种部队。

  就物资援助上,美国同意提供给中国大量飞机和物资援助,但目前依靠驼峰航线的微薄运输量,难以让中国方面满意。

  况且,美军不参战,即便中国自己作战,也无法要求英国人参战,这样一来反攻缅甸全境的计划肯定就没办法实现了。

  果然,10月,英国驻印度总司令阿奇博尔德·P·韦唯尔陆军元帅表示了他对于反攻缅甸的立场:任何缅甸的军事行动只应是最小规模的。

  在10月17日的日记里,史迪威写道:“他们(英国人)不想要中国人参与收复缅甸。”次日,史迪威又记下:“韦唯尔说得很明白,不欢迎中国人。”

  期间史迪威、蒋介石、罗斯福、韦唯尔经过多次协商、争吵,最终达成共识:将以往分三路反攻缅甸的计划废除,改为中国军队单独反攻缅甸北部,打通中印公路;英美则在缅甸中部发动小规模进攻,给予协同。

  具体为:史迪威指挥中国驻印度的部队,沿胡康河谷地进入缅甸北部,攻克密支那,夺取密支那机场,与云南反攻缅甸北部的部队汇合,打通中印公路。

  美国方面提供中国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英国方面则提供在印度的中国军队的基本补给和运输。由英美负责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并且出动特种部队支持中国人作战。

  英国人对反攻缅甸是持反对态度的,但却意外的同意了这个计划。韦唯尔陆军元帅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认为中国军队压根就不可能穿越号称魔鬼居住之地的胡康河谷。根据一般军事常识,没有一点军队可以有效通过胡康河谷。

  英国人认为,中国军队不能穿越胡康河谷,反击缅北无从谈起。那么英军只要在印缅边境集中几个师的兵力虚张声势,随后借口中国人作战不利,自己根本没办法协同,将反攻缅甸的计划巧妙的推掉。

  1944年3月,由于中国驻印军在缅北连续获胜,杀得18师团无力招架。日军为了挽回缅甸的局势,决定出动部队主动反击。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经过评估,认为缅北驻印军战斗力很强,而英国印缅军队则没什么战斗力。柿子捡软的捏,随后日军出动3个师团攻击了驻扎在印度英帕尔的英军第14集团军,将英军拖入了缅甸会战。

  12月28日,国民政府军令部颁布了“部署联合英美反攻缅甸作战计划”训令,主要内容如下:

  1.在我滇西及缅泰越方面,约有日军9个师团,有待机攻滇犯印的可能。英美联军及我驻印军正在加紧准备,适时与国军协力收复缅甸。

  2.国军以联合英美反攻缅甸,恢复中印交通之目的,应于英美由印发动攻势时,先行攻取腾冲、龙陵,整备态势,尔后向密支那、八莫、腊戍、景东之线进击,保持主力于滇缅公路方面,与印度盟军协力歼灭缅北之敌,会师曼德勒。

  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英国不愿意反攻,美国则不能出动部队,中国则觉得自身不能独立承担如此重任。

  三方前后旷日持久的协商,包括:加尔各答中英美三国军事会议,三叉戟会议,魁北克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等等旷日持久的争论,最终仍然由中国独立承担了反攻任务,英美只给予极少的协同。

  美国人做出的让步是:提供空中支援和物资保证,同时大幅度的提升驼峰航线运输量,以武装在云南准备反攻的10多个中国师。同时,美国人需要出示一支约3000人的丛林特种部队协同中国人作战。

  英国人的让步则极少,他们仅仅许诺提供3个师的特种部队,深入缅甸腹地,切断日军的补给线;另外,英国提供驻扎在缅甸的中国军队的一切补给,仅此而已了。

  从当时的局势来考虑,中国人压根就不应该反攻缅甸,这个反攻是很艰难且凶险的。

  原因也不复杂。就像之前说到的那样,缅甸日军目前有6个师团,随时有可能增兵到9个师团以上。尤其是英国若无法控制印度洋和马六甲的海上运输,日本可以从容的将所有物资运输到仰光,保证缅甸日军的战斗力。

  中国在印度和云南滇西总兵力大概20万人,就兵力来说,比目前的缅甸日军多不少,但一旦日军增兵,国军就不是对手了。其中滇西远征军的武器装备主要靠空运,能轻松的获得多少也很难说,根本没办法确定是不是能够和日军对抗。

  况且日军是防御一方,依靠复杂地形,实力倍增。中国即便掌握制空权,在缅甸的作战也没有取胜的把握。

  除了总战力的差距以外,虽然中国迫切希望打通中印公路,得到大量物资援助,但终究有个主次之分。就像英国人美国人全力关注欧洲、把亚洲放在次要地位一样,中国目前主要视线应该放在大陆,缅甸则是其次的。

  到了1943年,中国已经苦苦支持了6年之久,国力几乎耗尽,经济濒于崩溃,军队伤亡近300万,几乎无力继续支持下去。

  以1943年的常德会战为例,虽然74军57师以8500人面对2万日军死守了整整18天,最终全军覆没。57师毙伤日军8000人,而且外围的十多万国军也包围了日军,但根本没办法吃掉。

  经济上已经接近崩溃,1937年可以买2头牛的法币,在1943年仅能买1只母鸡了。

  原则上来说,中国即便获得美国的物资援助,也应该优先用于大陆作战。打通中印公路固然重要,但不应使用太大兵力,现阶段应该努力提高驼峰航线运输量,这才是比较实际的。

  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反攻缅甸我们被迫使用了30万大军,基本都是比较精锐的部队,前后作战长达1年多。特别是,美国援助中国的陆军物资,多数用于对缅甸的反攻,这就属于本末倒置了。

  兰姆伽养成天下第一军——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新抗战系列之九十四)(4/7)

  偏僻小镇兰姆伽从缅甸退到印度的第5军军部,新22师,新38师的官兵共有9000多人,这些人都是走过野人山或者原始森林,九死一生的幸存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就是达尔文主义最好的体现。就像红军长征一样,出发时候有10万大军,到了陕北仅仅剩下1万多人,有9成的战士不是死亡就是逃亡,被自然淘汰掉了。剩下的这1万多人基本都是最精锐最强壮的士兵,弱的早就死在雪山和草地上了。

  这9000多中国远征军也是这样,他们从3万人中生还下来,堪称最优秀的战士。

  史迪威认为这1万人还不够,他计划在印度一共集中10万国军,编组为2个军,6个师,全部装备美式武器,经受严格训练。

  6月24日的会议上,蒋介石明确说同意在印度训练中国部队,双方同意由史迪威担任这支训练部队的司令,罗卓英担任主管行政和军纪的副司令,史迪威负责指挥和训练。

  蒋介石对史迪威的计划表示支持,决定陆续空运5万人到印度,扩充驻印军的兵力。

  英国人果然推三阻四,不断找借口。只是此时英国人迫切地需要美国援助,真的不敢拒绝美国人,最终委委屈屈的同意了。

  史迪威经过再三选择,决定在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的一座偏僻小镇兰姆伽(Ramgarh)建立训练营地。

  兰姆伽是一个小镇,小到在地图都找不到,是印度比哈尔邦最西端的铁路终点,在兰契市(Ranchi)东北约40公里处。

  兰姆伽周边数百平方公里都是荒凉的沙地和干枯河谷,英国人将其中30平方公里划为训练营地,这已经足够大了。

  第二,兰姆伽地处印度缅甸边境,距离野人山不远。就像刘表让刘备守新野,为他阻挡曹操大军一样。日军越过野人山进攻印度,驻印军就在第一线挡住日军。

  第三,兰姆伽地处荒凉的半无人区,驻印军即使有一定野心,也无法在这里养成羽翼,形不成地方割据力量,对英国人不会有威胁。

  兰姆伽本来是一战时期,英国人建立的战俘营。二战初期又再次采用,在1941年关押了2万多北非战役俘虏的意大利人。

  史迪威认为兰姆伽很不错,它有现成的营地和床位,可以容纳2万多人。周边都是不适合耕种的沙土地,基本上没有印度住民,可以随意设置训练场和靶场,日本间谍也无法渗透过来。

  更重要的是,兰姆伽处于印度的霪雨区外,不受雨季旱季影响,可以常年训练。兰姆伽有铁路直通加尔各答港(这个港口堆积无数的美援物资),火车一天时间就可以往返两地,很利于物资和人员的运输。

  兰姆伽被定为训练营地以后,美国人在原有200多建筑物的基础上,又扩建了训练场和靶场,设置了帐篷营房区。

  1942年8月26日,兰姆伽训练中心举行正式开训典礼。9千余名步行到印度的缅甸战役的幸存者成为第一批受训的部队。由英印当局负责向中国军队提供印度卢比,在当地购买部分日用品、医药用品、粮食等,重型装备和军械则由美国提供。

  兰姆伽偏僻荒凉,营地外面就是大片的干枯沙土地,较远的地方就是原始森林和高山。

 
地址: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春华路    服务电话:0872-2335866
传真:0872-2335808    邮箱:/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app下载版权所有©2018-2023
滇公网安备53290102000372号 滇ICP备12002676号